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4)



/请儿童来设计-童行者说/

设计关乎人们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与洞察,并超越技术本身,在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之上,建构着我们的生活。儿童拥有观察生活事物最敏锐的眼睛,却时常在日常生活的各种设计中“缺席”。过去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是由成人完成的。而一个更“友好”的未来,应该邀请儿童充分参与,与城市共同友好成长。

 

“请儿童来设计”展厅以互动装置艺术作为表达载体,展示儿童关于“场域+媒介+情感”的综合艺术创作,我们将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儿童,从儿童关心的“自然、生活、文化、创新、情感”五个面向出发,以20组由儿童主导创作的装置艺术作品表达儿童在参与公共生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社会事件、理想生活、未来科技等议题的思考,并期待这些“从儿童中来的设计”作品,可以给予大家以启发。

 

“童行者说”将邀请“请儿童来设计”展览项目的创作导师们分享各自如何站在一个“与孩子同行”的陪伴者身份,帮助并激发孩子们一起共思、共创完成一组装置艺术作品的背后过程。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5)

本期童行者:方佳璐


《掉进好奇兔的梦里》《帽子上的奇遇》创作引导教师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研究生

师从焦小健、章晓明、杨参军、赵军

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展出于中国美术馆、中华艺术宫等并获奖

杭州画野艺术创始人之一



美育,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在于其评价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的,多样性使它可以包容和看见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孩子们得以在自由的土壤里生长。

 

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是一段需要无限延续的旅程。我努力将自己和孩子们看作终身学习者,我们在这个特定的生活阶段相互陪伴和成长。当改变了教育的观念,发现课堂教学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成为了我与孩子们共同探索和追求艺术热情的地方。


——方佳璐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6)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7)

01

星空的启示

何为科幻?为何科幻?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8)

《帽子上的奇遇》教学图像


“科幻”似乎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以至于当我接到这个教学课题的时候感到有些麻木。是的,当一个概念或图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人们总是容易忘记它的真正内涵,不假思索的将其变得概念化、符号化。我提醒自己,需要回归到本源的思考方式,然后尝试构想······


儿时的夏天是在山里奶奶家度过的,或许,云南大仓的孩子与我有着同样的经历,对宇宙的初识,源自一次抬头的仰望。大山深处,一个寂静的夜晚,星空在眼前展开,遥远的光芒穿越了亿万年的距离。繁星点缀,宛如人间的点点火光,而宇宙的无垠与神秘也随着光亮,在孩子心里埋下了无数个问号。



孩童,是最爱追问的一群人

星光为谁点亮?

为什么月亮每天都不一样?

银河是什么?它有多长?



大人们试着解答,关于星星、月亮与太阳,部分是科学、部分也来自想象。而大人的想象力,就像宇宙中深处的星星一样,也是在他们孩提时的记忆之中点亮的。童年记忆照亮了大人们的世界,科幻则是那盏指引我们探求广袤宇宙的神奇灯火。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9)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0)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1)

《帽子上的奇遇》展览现场


人类不断的进行科幻想象和实践是具备天然内动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科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科幻不仅是火箭、飞船和外星人的图像,它更是 “如果”是“可能性”!


艺术教育与科幻课题则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实验场,让学生们可以对世界自由地探索和表达自己,这种自由是培养"可能性"的有机土壤。



02

解锁想象力的时光机

欢迎来到星际旅行体验馆

 

《帽子上的奇遇》


当孩子获得一个机会,可以突破人类现有的科学、认知和肉身的局限去做一件事,那很有可能是时空穿梭,成为拥有时光机的多啦A梦,如果再问问想去哪里,我想没有人会拒绝去到亿万光年外的星系看看。


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赛博朋克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想到将脑机接口这一令人兴奋的概念引入创作。脑机接口如同一条神奇的思维高速公路,将我们的大脑与外部设备紧密连接,就像打开了通向科技奇境的魔法大门。我们得以突破肉身局限,通过意识上传,去到人类尚未探索到的边界,甚至与未来的自己来次神奇的相会,实现时空穿梭的愿望。


这样的设定彻底解锁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为进一步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可能!时空穿梭和星际旅行的愿望是一种深刻的人类情感。这种渴望贯穿了人类历史,甚至塑造了我们对自身和宇宙的认知。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2)


《帽子上的奇遇》正是基于这一人类共同的情感而创作的,孩子们把整件作品构想成一个星际穿梭体验馆。邀请人们通过特殊的接口,进行脑机链接,实现星际旅行。我们从体验的趣味性、展出的互动形式等方面考虑,将其设计为一组可以佩戴的帽子。这些帽子悬挂在半空中,并可以带着行走旋转以模拟星际穿梭的奇幻感。



03

超时空的连接

宇宙、城市与泉水叮咚

本次展览课程采用了视频录播/直播教学和为期8天7夜的装置艺术共创的形式。老师与大仓小学的120多名孩子一同把创建星际穿越体验馆的点子落地,变成实际有趣的互动装置作品。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3)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4)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5)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6)

《帽子上的奇遇》线上课一起头脑风暴


我们深入探究,思考帽子形态与星际穿越之旅之间的关联,在这场令人兴奋的线上线下、联动杭州-云南-深圳的相聚中,我们找到灵感,将5顶帽子的造型分别设计成拥有不同地貌景观的四个星球和一个黑洞视界。四个星球形态元素,包括冰山、城市、植物和火山。那么具体又为何选择了这些元素呢?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7)
 

《帽子上的奇遇》创作记录


【脚下的泥土】

艺术创作一个重要的源泉是生活体验,如何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灵感经验,并将这种灵感转化成创作语言表现出来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引导孩子们去想象遥远的太空世界,需立足于脚下,回到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高原地区,雪山巍峨,火山喷薄, 湖泊翠绿,山泉叮咚、森林广袤,为孩子们的场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跨越山海】

本次展览也是将云南大仓镇和深圳两地进行某种连接,一个是繁华的一线沿海城市,另一个是云南西部山区的小镇,展览本身就像是一个穿越空间的隧道,连接两地的自然人文和地理。巨大的地理空间差异激发了我们创造星际旅行之帽的创意,将联系之线拉向更加遥远的宇宙。帽子的造型和所代表的星球我们以不同地理景观的姿态呈现帽子的形态,这也是对深圳和云南两地有所象征。


【与未知共振】

冰山、火山、植被星球,代表着云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城市星球,便是繁华的创新之城深圳。至于黑洞视界,我们将其想象成一只巨大的眼睛,象征着人类面对未知时展现的探索欲,超越现实的边界,与那些神秘未知的存在共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地理空间的广袤跨足,点燃孩子们的创造灵感,将想象力放大,将遥远的未知世界与日常事物紧密相连,实现从现实到太空、从乡村到城市、从当下到未来的跨越与连接。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8)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19)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0)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1)

《帽子上的奇遇》



04

最勇敢的探险家

没有答案和给出无数可能的回答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2)


帽子的整体形态已经有了具体的设计方向,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进一步在这五个神奇星球上,编织有趣动人的故事。穿越到遥远的星球会有哪些惊喜?或许会遇上外星生物,他们是否像童话般神秘?在植物星球上,生命是如何凭借神奇的养分生长,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美丽?未来的自己将呈现何种模样?


火山星球上又凶又可爱的太空蠕虫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3)


神奇植物知多少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4)


为了适应不同星球的生活我们会变成这样······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5)

冰山来客

黄孙龙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6)

火山天使

刘纭诗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7)

鸢尾天使

高英豪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8)


城市卫士

黄紫豪


还有还有······


“太空之城星球上有一座漂浮的建筑,这里的人们出行会乘坐他们专属的仿生飞行器,就像古代仙人都有神兽坐骑一样。”


“火山星球的地表温度超高的,未来的我穿越到火山星球旅行时候会穿上一条特制的裙子,形态像火焰,但是它能很好的隔热并调节体表温度。”


“我喜欢鸢尾花,我想植物星球也住着一位灵动的鸢尾精灵,是她守护着这个星球上的万物生长。”


“代表未知的“黑洞视界”的眼睛应该拥有五彩斑斓的颜色,发着宇宙中最神秘、最迷人的光······”


面对未知,孩子往往是最勇敢的探险者,灵光在清澈的眼眸中一闪,这些问题便拥有了无数可能的回答。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29)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0)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1)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2)

创作现场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3)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4)


穿



05

未来教育

科幻关于未来,而孩子属于未来

科幻小说家韩松,在《给孩子的科幻》一书中写道:“科幻这个词,本身就等同于年轻和梦想,代表了人类这个物种目前正在经历的童年时代。我们接受它,就是肯定我们自己,从而树立起对当下及未来的信心。”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5)


科幻是关于未来的,而孩子属于未来。我们将主导权让位于孩子,邀请孩子设计关于未来世界的生活。以科幻为触点,通过多元的美育课题连通孩子的原始天性与未来成长,搭建思维路径、放大探索过程、建立表达方式、树立创新精神。或许孩子看世界的角度会因为一场关于科幻的艺术创作与实验发生深刻变化。甚至于开始尝试思索关于人类世界起源的终极问题,这种思考将激发他们追求成长的强烈欲望。


上个世纪初蔡元培先提到的“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至今仍具带来深远的教育启示,艺术的教育是启发心灵的教育,美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够使参与的每个个体更全面地成长和发展。这在当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


童行者说|以科幻之名穿越未知(图36)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帽子上的奇遇》

参与机构vivo童画未来公益计划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大仓镇大仓小学

               杭州画野艺术 

指导老师方佳璐 王曜 朱丽华 

参与学生

黄紫豪 高英豪 范仕杰 刘纭诗 黄孙龙 卢智楚 张子轩 迟浩哲 吕梓俊 蔡明朔 罗家明 张雨瑶 赵 萱 钟欣语 李雅琪 范宇豪 丁熙妤 范仕贤 杨旭涛 邓焱轩 李俊宏 吕思琦 童 好 何 晋 王鑫琪 杨汉昇 羊建航 张浩妮 丁熙婕 金 蝉 邹紫依 柯杨燚轩 宗成诚 戴婧涵 蔡依纱 张萱琪缘 段智兴 童琬茜 赵和燕 范佳杰 张孟嘉 李超婷 丁熙妤 张语桐 高 金 童明珠 高镈楌 黄世博 杨子帆 邹鹏铠 段佳琪 李子俊 李 慈 赵 闯 石烁洋 肖 扬 陈楚妍 杨舒畅 朱皓泽 范孟熙 柯辰叡 王伊雪 杨 瑶 杨梓彤 杨露丹 秦绍恩 茶艺旻 钱雨桐 马沐晗 宋宝龙 杜海澎 杜海澎 高 雅 赵罗剑 杜漫妮 张圣伊 柳宪辕 杨丹槊 张子雪 叶梓晴 米铭钰 杨雅诺 杜婉云 张学富 潘晟浩 李彦杰 张凯淇 匡书烨 张思燃 高宏杰 范王钢 童宇航 刘铠杰 黄 煊 钟宇轩 张亦楠 凹弈轩 吕销桐 童宇晨 龚安娜 冯涵幸 高紫鹏 陈 韵 童宣喻 童嘉怡 曾怡然 童丹妮 杜思垚 钱思宇 范高福 杨榆涵 方紫萱 苏梓地 字说陈 丁奕硕 刘梓轩 高沁熙 张 猛 吕悦爔 杨恩熙 杨 逸 杜雨涵 陈梓萱 张陈羽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

请儿童来设计

Design by children

儿童装置艺术展

Installation art exhibition by children


展览时间

2023年09月20日- 10月15日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09:00 am - 17:00 pm

(最晚入场16:10 pm)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二层 

世界艺术展厅东厅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育学院

北京国际设计周


承办单位

幼儿教育杂志社 

嘎嘎艺术星球


总策划

竺照轩 张明炯 孙楠 虞婷


策划

许兵 王音青


策展

毛一鸣 方佳璐


策展助理

林婧娴 南露策 


视觉设计

许兵


宣传统筹

华雪霁 李乔

 

公益支持单位

vivo童画未来公益计划

波克公益基金会

乡兴社

 

参与单位

画野艺术

Artist艺术家

小方块艺术

南山艺术空间

小野绘画美学馆

汇美术ArtFusion

左嘉右儿童美术馆

米仓儿童创想之家

I+D综合美育成长中心

宁波市宁海县中心幼儿园

杭州儿童友好型家庭美育工作站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城关小学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三二五小学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大仓小学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弥城镇第三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