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叔同被世人称为艺术奇才,精通诗词歌赋,青年时前往日本学习西画,引入西方绘画、音乐、话剧等,为中国近现代绘画音乐的发展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1918年后,李叔同落发出家,半生繁华,半生空门,以弘一之名度过了24年的云水生涯,1942年圆寂,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修行的弘一专研书法,风格自成一派,通达晓畅。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书法“朴拙圆满,浑然天成”。弘一以书法缘结大众,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影响深远,堪称“文艺以人传”的典范,其存世的翰墨珍宝也使我们得以一睹大师精神。




弘一,俗名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是出身天津的画家、音乐家、剧作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艺术教育家、汉传佛教(南山律宗)僧侣。1880年出生,1905远渡日本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1910年回国,先后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浙江两级师范担任教师。1918年,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1942年于泉州开元寺圆寂。在俗时的弘一法师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艺术界的重要人物及早期先驱之一。他将油画、钢琴、话剧等引介入中国,同时擅长于书法、诗词、国画、音乐、篆刻、文学、金石学等。他所填词命名之《送别》,至今仍广为人知;于1913年写作词曲之《春游》,是中国音乐史上最初的多声部音乐作品之一。同时,他也将人体写生等西方美术教育方法、现代音乐教育方法等引入中国,并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夏丏尊等众多艺术大家。出家后的弘一法师著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并亲身加以实践,被许多佛教徒推崇为“中兴南山律宗第11代世祖”。弘一云游四方,讲经布道,与众多高僧、居士都有所往来,为近代佛教界、文化界所钦佩和称赞。同时,弘一法师在艺术方面也颇有成就,他舍弃了在俗时所学的绘画、戏剧等艺术门类而专研书法,以书法弘扬佛法,鲁迅先生曾评价其书法“朴拙圆满,浑然天成”。赵朴初先生曾评价大师:“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青年时期的弘一在书法方面就颇有造诣,二十岁前就已习得篆、隶、正、草四种书体。在他的少年时代正是清末民初碑学盛行之际,而他并非一味临摹碑书,而是取其古拙奇逸之路,与帖书的灵动飘逸相结合,碑帖相融,别具一格。“耽乐书术,增长放逸,佛为深诫。然研习之者,能尽其美,以是书写经典,流传于世,令诸众生欢喜受持,自利利他,此乃同趣佛道,非无益矣。”弘一法师出家前精通各门类艺术,皈依佛门后舍弃所有才艺技巧,仅保留了书法这一项。他经常书写佛经偈颂,留下大量墨宝,并以此与大众结缘。其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家风貌,字形安稳圆润,寒简却无萧疏,彰显大师慈悲心怀和淡泊心境。本次展览将展出弘一法师书法作品数十件,其中包括书法、题字绘画、信札、生前物品等;其中部分作品为首次亮相,是近年来弘一书法作品较为全面的一次展览。字里行间,我们可品读大师的佛法慈心,感受其勇猛精进的一生。